2024 年 04 月 20 日 星期六
新闻搜索:
您当前的位置 : 南海网  >  白沙新闻网  >  白沙新闻

脱贫致富的领路人 关注“南海系列”人才白沙入选者

南海网 http://www.hinews.cn 时间:2020-09-01 08:19 来源:海南日报 作者:曾毓慧 李业玉 李群 王千一

  开栏语:自2019年1月起,围绕海南自由贸易试验区和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建设需要,我省开展南海名家、南海英才、南海工匠和南海乡土人才培养计划(以下简称“南海系列”育才计划)首批申报人选评审工作,白沙黎族自治县共有12人入选我省首批“南海系列”育才计划,其中:南海英才1人、南海工匠6人、南海乡土人才5人,主要来源于白沙非遗传承人、致富带头人。

  近年来,上述“南海系列”人才在支持白沙社会发展、脱贫攻坚、文化传承等工作中作用突出,成效显著,白沙有关部门也将继续积极发挥指导作用,在政策、资金等方面进行统筹部署,为“南海系列”人才提供了干事创业的良好氛围。

  人物:张潮瑛

  身份:白沙灿然黎锦手工艺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南海工匠(图片由张潮瑛提供)

  黎锦+文创

  创业舞台显活力

  ■ 海南日报记者 曾毓慧 通讯员 李业玉

  近日,海南“80后”黎族姑娘张潮瑛从省外出差准备返回海南,在机场候机时,身穿黎锦服饰的她跟随着手机里动感的音乐节拍跳起了拉丁舞,给抖音粉丝们呈现了一段简短而又颇具人气的带货直播。

  张潮瑛是白沙荣邦乡人,自幼就对海南黎锦耳濡目染,也曾跟随外婆等老一辈“织娘”学习过织锦技艺,即便是在广东就读大学以及在外务工的那几年时间里,黎锦始终是她最割舍不下的乡愁。张潮瑛能歌善舞,早在大学毕业次年,她就考取了拉丁舞教师资格证,而每每登台表演时,她总是最乐意穿上自己量身剪裁的黎锦服饰。

  “老祖宗留下来的文化遗产,如果没有人继承,以后就真的只能放在博物馆里,躺在资料库里,那多可惜呀!”张潮瑛介绍,自2010年返乡务工以来,在白沙青少年宫担任拉丁舞教师之余,她尽可能地腾出更多时间去寻访白沙各个乡镇的黎锦技艺传承人,潜心学习黎锦制作技艺,还积极参加海南省民族技工学校织锦专业进修,以及省、县相关部门举办的黎锦技艺培训。

  2016年6月,羽翼渐丰的她,成立了白沙灿然黎锦手工艺专业合作社(以下简称白沙灿然黎锦合作社),邀约当地更多的黎锦技艺传承人一起打拼黎锦文化产业。但是,创业之初,资金短缺、销路不畅等难题接踵而至,这也让年轻的张潮瑛接连遭遇挫折。机遇,似乎不愿错失有所准备的奋斗者。就在张潮瑛一筹莫展之际,白沙有关部门主动邀约灿然黎锦合作社进驻该县电子商务产业园,提供了近千平方米的展厅与实践车间,并给予了三年免租和电商平台销售奖励的政策。这为她的黎锦文化产业搭建了很好的创业平台。

  在张潮瑛看来,黎锦作为海南黎族的传统服饰,现今更多的时候仅能作为节庆及习俗表演使用,要想让更多的消费者接受,需要在款式与搭配中不断创新,让传统老技艺焕发新活力,满足消费者的多样化、个性化需求。为此,张潮瑛与她招募的文创团队,努力研发与设计更贴近潮流的黎锦服饰,并通过走秀、舞蹈等方式在抖音等新媒体平台进行直播,展现黎锦服饰的魅力,在收获高人气的同时,也有效提升了黎锦服饰的销量。

  “黎锦文化产业能带来好收入,以后我们也安心花更多的心思来琢磨织出更好看的作品。”白沙黎锦传统纺染织绣项目县级非遗传承人符玉琼说。2019年,灿然黎锦合作社进账100多万元,其中,董金女、符玉琼等合作社“织娘”年收入已超万元。此外,张潮瑛还协同当地专业学校创办了非遗创意就业工坊,邀请当地非遗传承人利用周末时间为黎族学生授课,助力传承黎锦文化。

  (海南日报牙叉8月31日电)

  人物:吉亚才

  身份:白沙仙婆岭种养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南海乡土人才(海南日报记者 袁琛 摄)

  耕耘热土

  致富不忘惠乡民

  ■ 海南日报记者 曾毓慧 通讯员 李群

  自8月下旬以来,经过几轮雨水滋润,白沙黎族自治县青松乡拥处村山岭上数百亩山兰稻又抽出不少新芽,长势喜人,而在山脚下的火龙果种植基地里,一个个滚圆又红扑扑的火龙果又将迎来新一轮采摘期,这一偏远村庄孕育红火扶贫产业的背后,离不开村里那名敢闯敢干的致富带头人吉亚才。

  现今,山兰米是白沙青松乡“一乡一品”特色扶贫农产品,也是当地不少建档立卡贫困农户脱贫致富的“金谷子”,但早在2014年以前,当地不少村民却瞧不上这一“金谷子”。山兰稻是海南黎族山地旱稻,千百年来,每年五六月份,当地黎族人就用刀耕火种的原始方式进行种植,到了年底就迎来收成,但因一年只能种植一季,而且亩产量较低仅为200斤左右,直至2014年那一年,在拥处村种植山兰稻的农户仅剩下不足10户,而吉亚才就是其中一户。

  “我从小跟着村里的老人一起种山兰稻,喜欢它的原因不仅是煮饭口感好,我觉得这是一种文化。”原生态种植的山兰稻米,对于土生土长在白沙青松乡的吉亚才而言有着一种特殊的感情,早在2014年,已担任村党支部副书记的吉亚才就十分看好山兰米的市场潜力,牵头成立白沙仙婆岭种养专业合作社,并动员村里的农户加入合作社扩大山兰稻种植规模,而他则负责收购,然后再通过合作社的车间进行加工、包装,并不失时机地注册了“清香谷”山兰米品牌拓展销路。得益于白沙电商部门的培训与帮助,世代务农的吉亚才也学会了线上销售技能,逐渐将山兰米远销至大山之外。

  近年来,在白沙县委、县政府以及海南日报报业集团的大力推介下,越来越多的人知晓了黎族山兰稻的营养价值,白沙“啦奥门”(黎语“吃新米庆丰收”)山兰文化节也已跻身县级非遗,现已准备申报省级非遗项目,山兰米的市场“身价”也得以不断提升。“以前种稻子只够吃,没想到现今种稻子还能赚不少钱哩。”村民符召荣说,去年,他家光是种植山兰稻就入账了近万元。目前拥处村山兰稻种植规模已接近800亩,去年收成将近20万斤。

  拥处村乡村振兴工作队队长王凯介绍,除山兰稻产业外,自2018年起,在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的技术支持下,吉亚才积极协调拥处村55户建档立卡贫困户的产业帮扶资金,促成属村集体经济的20亩火龙果示范项目落户拥处村,主要种植“金都一号”与“燕窝果”这两个优质品种的火龙果,并于今年五六月迎来了收成,预计每年可收益20万元。此外,吉亚才还积极对接热科院驻村扶贫团队,帮助当地农户引进了“美月”精品小西瓜种植产业等。2019年,吉亚才被授予“海南省劳动模范”。

  “只要路子走对了,就不怕山路远。”自个致富了还不忘本,更乐意帮扶乡邻一起奔小康,这就是吉亚才,淳朴、热心、扎根乡土,但从来不缺闯劲与干劲。

  (海南日报牙叉8月31日电)

  人物:符小芳

  身份:白沙五里路茶叶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南海工匠(省摄影家协会 王梅芬 摄)

  五里路

  走出有机茶园“致富路”

  ■ 海南日报记者 曾毓慧 通讯员 李业玉

  “奋斗好比种茶、制茶,反复淬炼才换来这般清香与甘醇。”8月31日一早,晨曦微露,白沙黎族自治县陨石坑旁山脚下一片静谧,在牙叉镇五里路有机茶园,茶园主人符小芳又起了个大早,埋头忙乎着制茶,煨烤、杀青等多道工序,她力求盯紧每一环节,只为了让每一片生态茶叶更清香甘醇。

  放眼远眺,那近300亩的生态茶园依旧叠翠成片,三三两两的黎族茶农正在挎着腰篓遴选采摘枝梢上那些鲜嫩的“一芽两叶”,不多时,茶农们的腰篓渐渐沉了,看着这一幕,符小芳心里也更踏实了。作为土生土长的黎家女儿,早在20多年前,符小芳从中专职校农业专业毕业后就选择返乡创业,这些年来,她摸索种植过橡胶、龙眼、荔枝、咖啡以及木薯等农作物,也学到了不少热带作物的栽培技术。

  自2011年起,符小芳选址位于白沙陨石坑旁山脚下的这片缓坡,带着5户农户开垦20多亩荒地探索种植有机茶。该茶园距数万年前的陨石坑撞击点仅有2.5公里左右,为此,她将这片茶园命名为“五里路”,寓意着要走好茶园创业的“每一里路”。一开始,茶园就一直坚持不使用除草剂、化肥与农药,这样一来耗费的管护成本可不小;再往后,病虫害、干旱等难题也随之袭来,导致不少茶树长势不好甚至枯萎。但符小芳从不言弃,铆足着一股劲,辗转求助于当地有经验的老茶农以及各市县农技专家,合理利用粘虫板等物理技术捕虫,达到有效管控茶园生态平衡,茶园得以恢复盎然生机。在茶树施肥方面,符小芳并不满足于普通的农家肥发酵,而是引进“蚯蚓生态循环项目”,培育数以万计的蚯蚓啃食家禽及牲畜粪便,排放而出的蚯蚓粪就成了最生态的有机肥。

  一片茶叶,成就一个产业,也造福了一方百姓。近年来,五里路茶叶陆续通过中国、欧盟27国及美国有机认证,成为海南首批屈指可数的有机茶园。“我在茶园干工已经五六年了,每月收入少说也有三四千元,还学了不少种茶、采茶技术,家里也盖了新房子。”聊谈之间,当地脱贫群众符秀香露出满脸的喜悦。符小芳介绍,目前,茶园雇请了二三十名茶农长期务工,每逢采茶、制茶忙碌时,还会增加数十名茶农当临时工,每天的工钱都不少于100元。

  截至2020年初,该茶园已为361户入股贫困户分红近百万元。符小芳介绍,经过茶园这几年的栽培,学徒符宇博已被评为国家高级评茶员,符春江、符秀香等一批务工工人也已熟练掌握绿茶、红茶以及白茶的加工工艺。

  10年时间,当初20余亩的小茶园,已扩大至现今将近300亩的五里路有机茶园,并配套建成了五里路茶韵共享农庄。经她悉心种植、管护、制作的茶叶口感纯净、甘甜,香气足、耐冲泡,正在帮助着不少脱贫群众走上致富路。

  (海南日报牙叉8月31日电)

  人物:符秀英

  身份:省非遗项目黎族传统纺染织绣传承人、南海工匠(海南日报记者 李天平 摄)

  一针一线

  绣出绚丽人生

  ■ 海南日报记者 曾毓慧 通讯员 王千一

  8月30日,在白沙黎族自治县七坊镇,55岁的符秀英刚参加完一场黎锦文创作品交流活动,又在为新一期的黎锦传承课程制作课件,深夜难得闲余之时,还戴上老花镜琢磨着自个历时6年才刚刚完成的“麒麟呈祥”三联黎族龙被复制作品。

  “要多琢磨,才能找出不足;绣得越勤,绣法才能见功力。”作为省级非遗项目黎族传统纺染织绣代表性传承人,这些年来,无论是外出授课培训,还是在家里琢磨作品,或是探寻黎族古法植物染色工艺,勤勉的符秀英总是不忘这般自勉。

  符秀英出生于白沙,7岁时就开始跟着家里的老人学织锦,上中学时即可织出一些简单的布条等饰品,但当时她只是把织绣这门好手艺当作闲时的乐趣。直至2005年年底,符秀英相濡以沫的丈夫突然离世,留下她与两个正在上学的女儿,一时间,如何养活这一大家子成了最大的难题。“来跟我学习双面绣吧,这是一门好手艺,可不能失传。”在已年至八旬大姑符明兰的传授下,符秀英认真琢磨双面绣技艺,还积极寻访白沙黎族地区的双面绣能人,潜心摸索黎族传统纺、染、织、绣四个工艺。

  自2010年被授予“黎族双面绣”省级代表性传承人以来,符秀英不知疲倦地奔走于海口、东方、保亭、五指山,乃至广州、北京、苏州等地参加非遗保护与传承培训、传承人研修班等,足迹可谓遍及全国各地;自此,她创作的元素越来越丰富,推陈出新的创意也越来越受到同行以及各方藏家的赞赏,在一针一线之间,符秀英不仅绣出了自己的精彩人生,还乐意将这门技艺传授给黎族同胞,助力黎锦技艺后继有人,代代相传。

  “学得双面绣这门技艺,也让我过上了好日子。”自2013年起,阜龙乡可任村建档立卡贫困户符小兰就跟随着符秀英等传承人学习黎锦以及双面绣技艺。现今,她的作品通过白沙黎族双面绣民间绣坊以及当地的网络微商平台远销各地,收入有了保障,全家人也盖好了新房过上了好生活。近年来,符秀英在白沙各乡镇学校以及省内多所院校积极开展织绣技艺培训,传播黎锦文化。此外,她还赴保亭、五指山、东方等市县培训下岗工人、农村妇女将近4000人次,培养出将近20名县级黎锦传承人,帮助乡亲们通过创作黎锦及双面绣实现增收致富。

  “黎锦作品走出国门,能让世界更了解海南黎族这一文化瑰宝。”2019年9月6日,“黎锦经纬记:守护与传承——海南黎族传统纺染织绣技艺与传统游戏、方言走进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展”在法国巴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启幕。符秀英就黎锦纺染织绣技艺进行了专题发言,她说:“我要努力让更多人看到黎族双面绣的美,让这门传统技艺好好传承下去。”

  (海南日报牙叉8月31日电)

  人物:韩涛

  身份:中合集团董事长、白沙第六届工商联主席,南海英才(图片由韩涛提供)

  扛起使命担当

  打造精品工程

  ■ 海南日报记者 曾毓慧

  眼下虽已入秋,但在白沙黎族自治县七坊镇南洋湖畔,依旧绿意葱茏,不时吹拂而来的阵阵微风,能让来客感觉呼吸的每一口都是健康满满的负氧离子。

  每每聊起与白沙的缘分,中合集团董事长韩涛常用“这是一片值得打拼创业的生态沃土”这一句话来形容。早在2012年,当韩涛第一次来到白沙七坊镇南洋湖畔时,看着眼前叠翠的燕子山,形似一只燕子从云影波光掠起,让他对这座生态山城的发展前景充满了信心。就是这一年,经过中合集团团队多轮实地考察,韩涛决定在七坊镇镇墟周边打造占地达300多亩的鹭湖国际养生度假区,自此,也拉开了中合集团布局在白沙发展旅游产业、商业综合体、现代农业、金融投资、康养产业以及高新技术研发的序幕。

  在短短不到3年时间里,依托当地良好的绿色生态资源以及淳朴的乡土人情,鹭湖国际养生度假区在海南中西部地区实现美丽崛起。韩涛说,宜居宜养的度假区,不止于生态好、景观美,也要从营造浓厚文化氛围、熏陶启迪人的心灵入手。为此,鹭湖国际养生度假区牵头成立了鹭湖国际艺术团、鹭湖国际摄影家俱乐部、鹭湖国际太极文化交流中心、鹭湖诗社、鹭湖国际书画院等,让居住者在养生度假之余,还能更好地体验、发现、传播白沙的生态之美。

  如果说鹭湖国际养生度假区是韩涛在白沙打造的“宜居”标杆,那么,同样位于七坊镇的阿罗多甘共享农庄则是另一“宜业”样本。漫步在阿罗多甘林荫小道上,不时可见的黎族特色文化图案,也为这里增添了几分神秘的民族风情。而伫立在橡胶林里的那31间木屋客栈,从外形来看,既有黎族传统的船型屋,也有西式教堂造型等,而且,每间旅馆门前都搭建不同风格的凉亭,引得不少游客前来“打卡”或住宿体验。

  据悉,在黎语里,阿罗多甘寓意着吉祥、幸福,但对于当地农户来说,这一共享农庄是一片能帮助他们实现脱贫增收的宝地。韩涛介绍,作为我省首批共享农庄创建试点单位之一,阿罗多甘吸纳了当地400多户建档立卡贫困户以产业扶贫资金以及土地出租等方式入股,并聘请19名贫困群众长期在农庄务工,现已建成热带高效农业示范基地、白沙革命斗争历史纪念馆、乡村红色书屋、木屋客栈、垂钓平台、荷塘栈道、田园帐篷营地、生态牧场等设施,并谋划建设房车营地等特色体验项目。

  韩涛表示,依托海南自贸港建设的良好前景与资源价值潜力,中合集团将坚持“康养+旅游”“农业+旅游”“科技+旅游”的发展思路,加快项目建设,打造精品工程,充分发挥企业的帮扶带动作用,在努力实现自身更高质量发展的同时,助力白沙实现快速发展。

  (海南日报牙叉8月31日电)

责任编辑:宫池
南海网24小时新闻报料热线966123